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借力高端人才技术
5月4日,青岛花帝食品全资子公司江苏大厨四宝食品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正式投产,该项目计划总投资6亿元,主要研发生产食品配料及餐饮配料。该司总经理李晓庆介绍,一期工程竣工投产以后,年销售可达6亿元,上交国家税收3500万元。
【资料图】
近年来,兴化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全力打造千亿级健康食品产业集群,健康食品产业已经成为兴化的一张新名片。
闻香而来:调味品产业聚沙成塔
今年以来,兴化经济开发区全家乐等10多个项目已基本建成,大厨四宝、天然草堂等20多个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
兴化是全省首家农副产品加工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吸引了顶新集团、五得利面粉率先在此筑巢,带动形成22万亩香葱基地以及40多家香葱加工企业,成为亚洲最大的香葱生产和脱水蔬菜加工基地。
华丰集团、安井食品、特味浓等一批行业大咖纷纷追逐“产业链”而来,1万多在外从事调味品生产和销售的兴化籍人员也返乡创业。2017年,兴化市规划建设8平方公里的调味品集聚区,以北京特味浓科技、姚家族食品、阿香米线等为代表的一批行业巨头和老字号品牌纷纷落户兴化。
目前,兴化经济开发区调味品集聚区入驻企业已有300家,工商注册调味品企业达470家,投资总额超过200亿元。兴化调味品年产值达300亿元,产业规模占到了全国的18%。
产品升级:新产品带来高附加值
走进泰州安井食品生产车间,一袋袋速冻鱼圆正通过生产线自动包装。2020年,安井食品与江南大学联合攻关,开发出鲜嫩、可速冻、保水性好、耐储运的鱼圆,产品一投放市场就深受青睐,两年实现销售1亿元。
这两年,泰州安井利用兴化螃蟹、莲藕、香葱等水产品和农副产品,研发出蟹黄豆腐、狮子头、香炸藕条、油炸藕盒等新品,在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也拉动了兴化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业发展。2022年公司开票销售突破20亿元、纳税1.55亿元,是兴化第二大纳税企业。随着公司10万吨速冻产品三期项目上马达产,预计可增加销售收入12亿,增加税收近9000万元。
伽力森主食企业(江苏)有限公司投资1400多万元引进德国生产线,上马附加值比黄油高出30%的片状奶油项目。由3名90后女大学生创办的“拉面说”是生产复合调味品典型企业之一,该企业只租赁了一幢厂房,但年销售就达2亿元。
周到服务:做企业全天候保姆
鼎烹世家(兴化)食品有限公司从筹建到设备进厂安装只用了不到6个月时间。“园区厂房和配套设施完善,入驻安装好设备就可以投产。”公司行政人事主管袁露华说。
目前,调味品产业集聚区中华食谷A区10栋四层高的标准化厂房依次排开,生产生活配套设施齐全,已落户7家食品企业。一路之隔的B区标准厂房、会展中心等配套工程正在加紧建设。接着,园区将启动100万平方米现代化标准厂房的规划建设。
兴化市对入园企业实施3年免租金制度,并设立3亿元“丽泽基金”,为入园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共建“中国健康食品产业创新基地”,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中国农业大学(兴化)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为健康食品产业向精深加工、终端食品、品牌食品方向转型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兴化市委书记陈锋剑表示,该市将围绕打造中国健康食品产业名城“补链、强链、建链”,推动产业集聚式发展,力争实现聚集调味品规模企业300家以上,形成销售500亿元以上、税收50亿元以上的“355”目标,推动兴化健康食品产业迈向千亿级新台阶,让更多“兴化味道”飘向百姓餐桌。
-
艺术家边剃头,边作画,用10万根白发创造“新东方明珠”这是一幅发人深思的画作。近日,上海艺术家杨烨炘走出封闭2个月的家门,以行为绘画的方式创作了《新东方明珠图》献给上海。杨烨炘以疫情期
-
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两个月却没收到货?亚马逊回应“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白等了两个月却没收到货。”近日,消费者赵先生向《中国消费者报》投诉,称他通过亚马逊购物APP下了两笔订单,在等待两个月后订单均被强制取消。
-
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配合广东省推进“阳光二手车”工作,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推动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理念,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国家卫健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望打通3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等六部门共同提出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
-
2022年1~2月房企拿地榜出炉:冠军碧桂园近日,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2年1~2月房企拿地(金额)TOP100榜单。令业内惊讶的是,除了品牌房企名次“乾坤大挪移”,榜单内还冒出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新面孔。
X 关闭
X 关闭